试谈党报进一步宣传报道好民营经济
□www.28365-365..com课题组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广义的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
  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8月底,我国共有私营企业1179.62万户,占全国实有内资企业总数的83.7%;个体工商户数量达4270.3万户。(2)民营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90%,(3)2012年民间投资占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62%。(4)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国有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各个方面日益发挥显著作用。
  (一)清晰地勾勒着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党报,即:中共中央、省(区、市)委、地(市、州)委三级党委机关报和中宣部、省(区、市)委宣传直接领导的报纸,清晰地勾勒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譬如,浏览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人们可以看到:
  ——1981年,中央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5)。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只有多种经济形式的合理配置和发展,才能繁荣城乡经济,方便人民生活”(6),民营经济随之有了历史性突破。
  ——2002年,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从理论上、政治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这是中央首次以政府文件形式向全国人民提出有关民营经济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8)广大民营企业界人士随之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加坚定了信心。
  人们充分肯定党报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又看到改进相关新闻宣传仍有相当大的余地。譬如:
  ——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个方面来看,重视前者多,重视后者少。
  ——从民营经济内部看,关注民营大企业多,关注民营小企业少。
  ——从区域分布看,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好、占GDP(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大的省市,对民营经济宣传报道量多些,形式也丰富些;反之,量则少些,形式也单一些。
  所以,人们企盼党报进一步改进民营经济报道。
  (二)在不回避问题的同时多释放正能量
  既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与老百姓的日常实际生活,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息息相关的经济形式之一,那么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舆论环境,便在党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内在要求之列。换言之,党报工作人员理应着眼大局,从政治上思考问题,使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享有平等的舆论待遇。即:不回避民营经济的负面问题,又多宣传报道民营经济的正面形象。
  眼下在不少读者心目中,民营经济仍很难不与“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这种“思维定势”,或者说是“陈见”从何而来?也许人们不会否认来源之一是:媒体上对民营经济中的某些民营厂、矿、店如何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亏待员工等等负面的东西讲得多,而对民营经济中像华为、联想、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那些早已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崭露头角的民营厂商如何为国家、为民营做贡献、争光辉讲得不够。阿里巴巴一家的经营规模目前足以超过中西部某一省区的经济总量。试问哪家主流报纸给了阿里巴巴与此相称的版面呢?
  本课题组认为,人们经常说又喜欢说的“直面现实”,具体到民营经济来说,不能仅直面其负面,还要直面其正面。据2012年3月23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刊登的消息《去年民营经济占全省总量44%》一文披露:截至2012年3月,广东省私营企业已突破110万户,个体工商户已突破350万户,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一。另外, 2011年民间投资总量就突破了1万亿。(9)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显然是党报的新闻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譬如:2003 年2 月,广东省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相关政策一出台,《南方日报》随之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
  —— 2003年2月26 日,《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抓民营经济就是抓第一要务》,该文开宗明义地说:“刚刚结束的我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则是南国早春的惊雷,报告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来临。”
  ——2003年3月8日,《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告别“草莽英雄” 让民间生产力充分释放 》,既直言民营企业种种软肋,又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强调:“我们的民营企业,确应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于当个“草莽英雄”,须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生力军。”诚如该文所言,正是由于对民营企业不护短,又鼓励,“广东正在形成这样的氛围:看待民营企业,谁发展谁光荣;对待民营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三)更多地关注中小型民营企业
  我国民营经济眼下面临一系列“瓶颈”:如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等缺乏;劳动力等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管理欠规范;科技创新能力弱;融资比较困难;存在准入限制等行政壁垒……
  这些问题,对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乃至小微民营企业来说,表现尤甚。须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0)也正因为如此,党报要更多地关注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方面,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不乏上乘之作。2013年8月,《北京日报》财经版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开放电商平台中小企业”。8月15日刊登的系列报道之一《中小企业借电商宝地生财有道-一家北京工艺品公司在京东“开店”,3个月内网店销售额占总额25%》,详细地介绍了一家创意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营销力的成功做法;8月16日刊登的系列报道之二《电商小额贷款为中小企注资金活水》,为相关读者指点了种种可行的融资途径;8月17日系列报道之三《电商平台中小店铺头顶“玻璃天花板”》,既讲述民营小店铺创业的艰辛,又披露历经艰辛者的成功喜悦。这些报道从不同的侧面给民营中小企业以帮助,有政策解析,有风险评估,有经验介绍,均可圈可点。  
  中宣部直接领导的《经济日报》近期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宣传报道,也使相关读者获益良多。如: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8月13日《经济日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配合、跟进,其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宣示《利好政策多 企业沐甘霖》,自下而上的专家观察《变行政主导为市场引导》,广度深度融为一体,人们读来获益良多。
  本课题组成员在走访部分经济界人士后,深感党报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民营小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引导,一要有中外小微企业的比较,二要有中外不同时段小微企业的比较,三要有国内不同地区小微企业的比较。倘能推出大量此类有分析有例证之作,党报关于民营经济的新闻宣传中将呈现新的亮点。

 

(本课题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李慧敏、才让卓玛、和曼,www.28365-365..com顾问王武录)

(1)黄孟复,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光明日报迎接十八大特刊·民营经济篇》,《光明日报》,2012.10.24。
(4)《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经济企稳迹象明显 但基础还不够 稳固》,《金融时报》,2012.11.12。
(5)《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http://www.gov.cn/test/2008-06/23/content_1024934.htm
(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网。
(7)《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政府网。
(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 《去年民营经济占全省总量44%》,《南方日报》2012年3月23日 。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3〕87号). http://www.gov.cn/zwgk/2013-08/12/content_2465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