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之路:整合与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党报路径

□张超文(新疆经济报社副社长、高级编辑)


 

  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向何处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党报,更需要深刻反思这些问题。
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如何融入时代潮流?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赢得读者?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党报不得不回答这些问题。

融合发展背景:时代大潮

  在人类文明史上,传播手段的变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报纸出现并走向兴盛,成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并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党报,即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中国共产党党报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随着党的成长壮大而发展,可以说,一部党报的发展史,是一部从艰苦斗争走向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深入群众、赢得群众、领导群众的历史。
  在我国,绝大多数党报的报龄都已经超过50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新中国报业体系中生命周期最长的报纸品种。长期以来,党报都以其严谨、客观的报道方式在受众心中树立起了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纸媒体兴盛的时代,党报作为宣传舆论主阵地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并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以党报集团子报子刊为有机力量的大众传播体系,在引导主流舆论、服务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也正是在纸媒兴盛的时代,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发明——互联网诞生并迅速崛起,它不仅意味着一种全新媒体的降生,而且它把一个偌大的地球变成了村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改变网民生活,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发展。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讯速崛起,给以党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是互联网所具有的快速和海量特点,使它很快就落入寻常百姓家,表现为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发展态势。而党报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落后报道理念、机械化发行模式所造成的有限发行量和读者群的流失及单一化等问题,使其在激烈的全传媒竞争中黯然失色,如何保持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成为时代课题。
  今天包括党报在内的传统纸媒,其所面对的一切挑战和困境的根本在于——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的注意力已经从传统纸媒转向手机,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全社会广大群众的主流阅读方式。纸媒正在逐步失去读者,失去对群众的注意力和影响力的主导。而作为传统纸媒的一员,党报所面对的挑战尤为严峻。
  不是读者抛弃了纸媒,而是纸媒远离了读者,从而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贯彻和落实,受到空前的严峻挑战。

融合发展本质:融入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样也是党报的根本工作路线。解决党报的困境,首先必须明确:今天的群众在哪里?今天群众在用什么接受信息?今天的群众喜欢接受什么样的信息?
  毫无疑问,今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网上”,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上”,他们正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他们更喜欢接受符合网联网规律传播的信息。群众在哪里,我们党报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是什么,我们的党报工作就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正是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成立92年之际,全党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一部创造、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的历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都是党的生命线和力量源泉,都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正是面对严峻挑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
  《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
  《意见》提出,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从中可以看出:融合发展的本质,其实正是包括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是传统媒体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再造。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归根到底是用新技术、新媒介改造传统媒体,围绕立足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这一旨归,改变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已经不适应时代的生产、传播、经营方式,融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之中,去服务群众、赢得群众、影响群众。
  一言以蔽之:融合发展是路径,融入群众是目的。

融合发展之路:整合创新

  当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党报如何融入时代潮流?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赢得用户?如何融入广大群众?
  长期以来,以党报为核心的纸媒,普遍经历了一个从一张党报,到多个子报子刊,再到创办新兴媒体的过程,基本形成了集“多报多刊多网”于一体的传播体系,仅以年轻的新疆经济报系为例,也从1991年创刊时的一张《新疆经济报》,发展到今天拥有《都市消费晨报》、《北疆晨报》、4张联办地州党报、俄文塔吉克文《大陆桥》杂志、亚心网、MY乌鲁木齐客户端、晨报我来O2O平台等11报6刊1网群的传媒与产业集合体,但是总体来说,尚处于以传统纸媒为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混合发展的状态,离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媒体集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应该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为新疆经济报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向与路径,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是一场“及时雨”。对我们来说,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走上融合发展的阳光大道,是解决我们生存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且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容不得丝毫的观望和等待。
  近期,新疆经济报社连续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疆经济报社走融合发展之路的思路——举全报系之力,构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传播体系和产业体系,通过整合内部资源、联合外部资源形成聚合效应,瞄准移动互联网开发新产品,实施新项目,布局新产业,建设具有新疆特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全媒体传媒集团。
  对我们来说,走融合发展之路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需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点一滴抓落实,一步一步干起来。我们也非常清楚,要走真正走上融合发展之路,有两大基本任务必须解决:一是按照数字新媒体时代的生产经营方式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传统媒体的系统结构;二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赢得广大群众的依赖性。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对党报来说,与新媒体共同合作,互利共赢是一条必然之路。这样做,才能使党报内容呈现渠道实现移动化和数字化,将内容与数字技术嫁接,拓展新的信息增值空间;形成即时互动平台,推动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再造,以适应受众对资讯获取的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等需求。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要通过完善组织构架、重构采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控,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首先要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建立集团统一指挥调度的多媒体采编中心,实现集团和各媒体层面新闻信息的共享互通;调整经营管理流程,探索大客户服务中心等多媒体立体营销模式,增强集团媒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二要根据融合发展的需要,对各媒体单位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创新设置,鼓励各媒体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全媒体考核、扁平化、项目制等新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适应新的传播格局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激励机制。鉴于此,我们的做法是在报系层面上建立融合发展领导小组,聚合集体智慧出台《新疆经济报社推进融合发展实施办法》,抽调精锐力量组建融合发展中心,并以全媒体一体化平台、亚心联合电子商务平台、多语种国际传播平台等具体项目为抓手,逐步建立起融合发展的推进与考核机制,以形成举报系之力推进融合发展的合力。
  对党报来说,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同时也是是按一场党报传统与互联网思维有机结合的“基因工程”,在深刻的自我再造中,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党报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党报才能担负起其在“动网时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