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这个历史节点,特别是在中国梦举世瞩目、中国崛起影响巨大的历史条件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搞好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报道,对于人民日报来说,是政治大事,更是应尽使命。本报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作为大型主题宣传对待,开展了近年来不多见的跨度时间长、稿件数量多、影响意义深远的集群式宣传报道。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对抗战的解读要确立民族正义和历史正义的导向,反映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全局;要坚定人民抗战的历史观,确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导向;要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舞台看抗战,向世界告知中华民族的贡献与牺牲,确立中国是东方主战场的导向。人民日报社编委会要求,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报道要紧扣两个主题词:一是“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二是“中流砥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基本思想与定位确立之后,报道策划思路才会广,站位才会高。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编委会的要求,人民日报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提前策划,主要突出几个方面:把握节奏,逐步升温,高潮迭起;紧扣热点,及时回应,增进共识;创新传播,融合报道,壮大主流;面向海外,定制推送,扩大影响。在近半年的宣传报道中,社内社外整合资源,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形成了全方位采访、全景式展现、全媒体报道,国内国际配合发声,网上网下融合报道的巨大声势。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 ?一、把握节奏,逐步升温,报道形成规模
人民日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从4月开始不断升温,专栏专版陆续推出,评论理论加强引导,内外视角相互呼应,使得主题报道形成规模,重点报道有声有色,逐渐把宣传推向高潮。
在主题报道上,人民日报打造3个特色专栏“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抗战”“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抗战”;推出40多个版纪念特刊专版,包括“7·7”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四块版特刊和“重访受降地”“我的抗战记忆”“日本孤儿感恩中国篇”“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家”等形式丰富的主题专版;组织30多篇重头评论文章,包括2篇任仲平文章《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守望历史,为了和平》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国际论坛等专栏还刊登20多篇重点评论;组织了《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等20多篇重点理论文章。这些形式丰富的主题报道,形成了规模声势,放大了传播效果。
在重点报道上,人民日报浓墨重彩聚焦“9.3”纪念大会等4场重点活动,刊发社论《凝聚和平与正义的磅礴力量》,美国《纽约时报》等境外媒体转引;推出纪实报道《以国家的名义,致敬英雄!》《习近平的“胜利日时间》,充分展现中国气度、中国风范;连续两天共推出12个版纪念特刊,全景式报道阅兵等纪念活动盛况。
围绕习近平抗战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组织了31个国内分社采访各地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系列报道“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策划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安排34个国外分社70多名记者采访国际政要、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反映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新华、凤凰、网易、新浪、和讯、搜狐等四百多家网站转载,在国内国际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紧扣热点,及时回应,掌握舆论主导权
围绕国内国际舆论热点,人民日报加强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回应各方关切,该正面回应的,主动及时回应;该批驳澄清的,有力批驳澄清;该淡化处理的,绝不跟风炒作,掌握了舆论主导权。
比如,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贡献是炒作”等错误观点,人民日报组织刊发《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等重头理论文章,组织撰写《“大阅兵”彰显新安全观》《铭记抗战精神的世界意义》等评论言论,论述透彻、论据充分,深入论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深刻阐述此次阅兵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影响, 有力回击质疑。
针对“阅兵是秀肌肉”“阅兵是刻意针对日本”等杂音噪音,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突出新媒体特色,推出原创报道《抗战阅兵,三大质疑站不住脚》,针对“阅兵是为了秀肌肉”、“阅兵是刻意针对日本”、“阅兵是劳民伤财之举”等谬论,进行了有力回击,壮大了主流声音,传播了正能量。
针对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时“左手敬礼”的消息,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客户端及时主动解疑释惑,第一时间发布独家稿件《左手礼?其实是招呼致意》,通过权威人士解读,回答了大家的疑问,被各种新媒体广泛转载。
三、做强特色,突出亮点,主力部门勇于担当
根据人民日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总体方案的要求,大多数部门都承担了宣传报道任务。政治文化部作为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的主力部门之一,承担了重要的报道任务。由政文部和地方部牵头,自5月7日起推出的“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栏目,通过悉心搜集、筛选线索,通过实地采访、挖掘史实、讲好故事,将宏大叙事的抗战历史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共刊登39篇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成为众多抗战报道中一串亮眼的“珍珠”。
栏目开篇《追寻83张抗日英烈死亡证书》在头版报眼刊登,由政文部主任亲自带领采访小分队前往实地调查。此前,政文部军事室收到一份材料,是在山西左权县莲花岩的悬崖峭壁上发现的83张死亡证书。这些证书由76年前八路军医院开出。采访小分队深入山西左权县,寻找这83张死亡证书的原件,并寻访英烈的后人和知情人。从死亡证书中,折射了当年一二九师浴血抗战的故事。报道刊发后,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表示,是含着眼泪读完报道的,这些以前不知道的抗战故事,悲壮、感人,引发思考。
“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这个栏目还有一大特点是:寻访活动中,抗战老兵的讲述是新闻,记者寻访的过程本身也成为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法人微博、人民日报政文公号等新媒体联动,进行相关报道。在从北京出发前,政文部编辑记者亲手折叠了83只千纸鹤,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在发现死亡证书的左权县莲花岩的崖居缝隙处,敬献上用83只千纸鹤串成的花环,告慰英烈,寄托哀思……这些都成为寻访报道中的新闻。
今年8月,该栏目稿件被人民出版社集结成书,并通过二维码植入相关视频,使读者通过视觉与听觉生动感知这些经典的抗战故事。
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抗战报道的主力部门的政文部,还适时推出专版特刊和主题报道,宣传主线更为突出。
7月7日,国防周刊推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特刊,4个整版主题贯穿,图文并茂。特刊一版,以评论、专访等形式重点阐释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的意义,阐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特刊二三版打通,通过对十大战场、伟大壮举等的解读,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再现东方主战场上全民族抗战的风云迭起;特刊四版,以图片报道的形式,定格历史瞬间,生动展现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军队的骁勇善战。
9月3日和4日,分别推出4个版和8个版的特刊(分别简称《纪念特刊》和《阅兵特刊》),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两个特刊全面体现纪念主题,集中报道抗战记忆,深度解读阅兵亮点。在版式设计方面,两个特刊紧扣主题、突出重点,为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其中9月3日推出的《纪念特刊》,2-3版通版做了《纪念抗战伟大胜利 弘扬抗战伟大精神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型报道。主题言论《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主题突出、视野宏大、节奏明快,读来犹如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穿行,在英雄的光辉历史中洗礼。版面中间部分,以示意图的形式对抗战阅兵分列式流程进行展示,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阅兵过程。这样的构思和设计体现了服务读者的意识。同行称,《纪念特刊》一块通版看懂大阅兵。
在9月4日《阅兵特刊》一版,政文部还邀请到阅兵领导小组组长房峰辉专门为人民日报撰文,阐释阅兵意义,解读阅兵内幕,是此次中央媒体中的独家权威报道。
四、创新传播,融合报道,壮大主流声音
在整个抗战报道中,“人民媒体方阵”彰显新媒体力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携手发力、精心策划、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
其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人民日报“两微一端”、人民网、海外网、环球网相关内容阅读量超过20亿人次,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投入最新技术用多语种语言进行直播,相关阅读量超过10亿人次,创多项历史新高。 人民网四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直播,9个语种及时编译纪念大会相关稿件,人民网日文版是唯一一家用日文在海外社交媒体进行直播的媒体,其中Facebook账号阅读量超过330万人次,点赞8.6万多次。
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用多种形式集中报道纪念,相关阅读量超过12亿人次,有力回击了各类质疑之声,壮大了主流声音。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人次;微信公众号推送纪念大会及阅兵相关文章37篇,阅读量超过1500万人次;客户端推送相关图片、视频、文章、H5动图等238条,总阅读量超过8700万人次。
五、面向海外,定制推送,扩大党报影响
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有效作为,扩大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海外影响,是本报此次报道的另一个特色。
人民日报扩大对国际主流媒体的定制推送,主动派人了解境外媒体需求,实行定向服务、订单生产,并在推特、脸书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加大信息发布频次。
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新闻背景和专家解读为报道主线,与海外30多家华文媒体开展报道协作,并借助“学习小组”、“侠客岛”等知名微信公号,与全球受众互动;海外网与“360”以及11家海外华文媒体深入合作,成为了国内首家实现在天安门现场拍摄短视频并实时汇总传播给全球网民的互联网媒体。
人民网四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人民网9个语种及时编译纪念大会相关稿件,在脸谱、推特、VK和LINE平台开设的帐号上进行视频、图文直播,合计发帖180余条。人民网日文版是唯一一家用日文在脸谱、推特和LINE进行直播的媒体。截至9月3日15时,人民网运营的人民日报脸谱账号滚动发布20条原创信息,总阅读量超过330万,总点赞8.6万多次,转发3600多次。人民网运营的人民日报推特账号滚动直播25条,总阅读量超过21万,转推总数1100多次。
环球时报发挥驻外记者网点众多的优势,突出报道国际社会、普通民众对北京阅兵的关注,通过中文版、英文版和环球网“三位一体”,扩大国际传播覆盖。9月3日当天,环球时报英文版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点击量为212万,环球时报英文网点击量为2.5万。环球时报英文网立足海外读者关切,多形式制作、推广11个相关专题项目,受到网友和外媒广泛关注,Facebook阅读总量近79万、Twitter阅读量近4万。
铭记历史的时刻,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镌刻历史记忆、永载文明史册的大事件中,能参与其中,见证历史时刻、记录时代宣言、聆听奋进足音,我们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