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抗日先烈!致敬抗战研究的学者和媒体人!历史需要唤醒!党报宣传就是闹钟。历史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蕴含在史实中。历史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的,今天呈现给各位的是一位名叫高醇芳的女士的抗战岁月。
高醇芳,法籍华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法中文化协会、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其母与宋庆龄是挚友。2015年9月3日,她作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的礼宾,在观礼台上观看阅兵盛况。
高醇芳是中英混血儿,她的家族曾经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重要贡献。她的父亲高士愚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母亲Marjorie Scott则来自英国利兹。宋庆龄认她做干女儿。
如果说高醇芳是抗日烽火中的一朵玫瑰,媒体大战也像是一场烽火,在话语权的争夺中,党报就像是烽火中的玫瑰。不知道是烽火映衬了玫瑰,还是玫瑰装点了烽火?但不可否认,因为烽火,玫瑰才更显夺目。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让新闻宣传充满了互联网性。网络的虚拟、网络本性上的失控、网络的多元链接、网络对身份地位模糊,使网络改变了话语权生存与建设的模式,消解了传播主体与客体的界限。
人们的交际行为改变了,历史的传播也会改变。在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濒临死亡,相反,它要求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要坚守本色: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党报党刊要求我们坚定信念,必达光明!既要宏大叙事,也要凡人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