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七十年的又一座丰碑

□何崇元(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形成了继“五四”之后一次深刻的文化革命,成为一座历史丰碑;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成为载入史册的又一座文化里程碑。

对文化改革发展的认识,构成了文化强国的基座

  时隔七十年,从文化的革命到文化的改革发展,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一种开拓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时代命题的确立与提出,基于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刻认识。就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正是党和国家整体改革大业至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改革方位来看,文化改革发展是经济改革发展的延续和深化。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人们的物质满足为标志,那么,新世纪新阶段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则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从改革布局上看,十六大以来,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领域的改革,是整体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化改革必然要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才可以极大的刺激和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产生整体效应。从改革方向上来看,文化改革发展是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撑。国民素质的提升、文化传统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无不需要通过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动力、开辟更现实的路径、造就更繁荣的局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勾画的文化样式和发展蓝图,不仅对文化领域意义重大,对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对中国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像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振奋着全党全国人民的心,也吹响了中国新闻媒体为文化的发展繁荣鼓与呼的号角。

新闻媒体深刻影响文化变革,并承担着重要使命

  新闻媒体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新闻宣传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文化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与引领作用。文化强,则新闻强;新闻兴,则文化兴。新闻媒体既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主要领域之一,同时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起着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并且现代传播技术也为文化的加快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新闻媒体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辱使命。
  一是要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对多样交织信息与多元价值需求的影响抱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对各种问题与现象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抗干扰、抗挫折能力。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科技进步使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带来了党的执政理念新的变化;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软实力也发出了新的呼唤。此时此情此景,新闻媒体当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要在新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举,推进资源整合、报网融合、内外结合、人才聚合,大力发展新媒体,开拓新阵地,提升新闻传播力。
  二是要勇于担当文化改革发展中新闻媒体应负的责任,唤醒潜伏于内心深入的文化自觉,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精神支撑。我们党一直是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利用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文化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载体,新闻媒体尤其要增强文化自觉,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要把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摆在中心位置的重要任务,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党的十八大召开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营造良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三是要在新闻媒体中树立强烈的文化创新意识,并把这种创新转化为推动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优质发展的动力。当务之急是要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新闻人才队伍。要以巩固“三项学习教育”成果与深化“走转改”活动为抓手,激发、培养、提升新闻队伍的创新能力;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强烈的改革意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激发新闻传媒活力,亟待文化创新发展给力

  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攻坚期。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这项改革进行的如何?发展的怎样?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很多难题有待破解。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不看好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认为传统媒体将会消亡。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至少目前缺乏理论根据。传统媒体不仅不会消亡,还会大有希望,只要有汉字的存在,传统媒体就一定会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积极做好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深化新闻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激活人们的思想,使改革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的氛围更浓厚、创新的动力更强劲。改革是动力,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繁荣之路就是改革创新之路;中国新闻界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因此,推动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必须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激发传媒产业创造的活力,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
  世界在发展在变革在调整,思想在交流在交融在交锋。现在,世界同在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整个地球人的心,要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和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现代传播技术发展和文化科技创新的潮流。交流和分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和启发,我们才能以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更强烈的改革意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古希腊的明灯在初点燃的土地上熄灭。罗马的威力被埋葬在广大帝国的废墟下。但是建立在社会与人的精神理想基础上的文明仍然活在中国和印度……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 我们坚信六中全会降下的滋润雨水,必将让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茁壮成长,伸展出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凝聚成激荡13亿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