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8365-365..com(下称“中心”)成立于2002年2月。主任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丁俊杰教授兼任。现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即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武录教授;主任编辑成文胜博士;讲师詹新惠博士;干事闫永栋学士。
5年多来,中心坚持走“学习党报、研究党报、服务党报”之路。科研上迄今已完成省部级和校级项目《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等4项;出版专著《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等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五分之一见之于核心期刊,有4篇被中宣部和人民日报社采用,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关注;获省部级和校级奖项6项;自2004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每届都有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百余人与会,其中省部级干部3人以上,地厅级干部和全国知名学者30人以上,副处级以上干部40人以上,气氛热烈,论坛现已成为党报业界学界品牌,要求协办论坛者已安排到2009年。教学上,迄今共招收报刊理论方向、理论编辑学等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留学生42人,已形成完整的新闻研究生教学体系,已毕业的22名博士、硕士,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就业者6人;在中国传媒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业者10人;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国家煤田地质局等党政机关就业者5人;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就业者1人。人称中心毕业生 “不愁嫁”,而且能在两三个“婆家”中 “选嫁”他们理想的一家。2006年4月,有关部门在对国家“211”二期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时,中心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211”二期工程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获中国传媒大学一等奖。
中心的做法之一是“养科研成果不养人”、“养课不养人”,依托党报业界开展科研教学,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科研教学。人民日报社、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新闻出版单位无偿赞助中心科研经费已达70余万元。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民日报社等单位现有59人出任中心的兼职导师、特约研究员和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仅省部级干部就有5位,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阎晓宏副署长,人民日报社何崇元副社长、米博华副总编辑、张虎生原副总编辑。中心研究生有“双导师”,即某位研究生既有本校教授担任其专职导师,又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民日报社等单位的资深专家担任其兼职导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评价中心时说:
“www.28365-365..com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党报党刊为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中心。设立这个中心很有远见,适合中国党报党刊占主导地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特殊国情。政党办报办刊是国际通例,但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重点办好这个研究中心很有必要。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活动不断丰富,影响逐步扩大,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路子越来越明确,其中党报论坛、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都超出了学校办中心的旧模式,面向实际、开拓创新,官产学研结合得比较好。学生论文和论坛的论文都有一些有质量的话题和创意,学术气氛很好。这些研究方面的东西反过来又开阔了教学科研人员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考,可以说是开放式的研究促进了封闭式的教育,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希望继续努力,坚持探索下去,取得人才和科研两个效益双丰收。
“建议两点: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争取更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二是严把人才质量关,聚集高水平的人才,形成特色和品牌。”
学术带头人简历
王武录(鹿舫) 男,1949年生,中共党员,原籍安徽,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至1975年,任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1975年至1981年,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1年7月至2002年1月,为人民日报工作人员,曾担任机动记者、高级编辑、函授部副主任、《新闻战线》杂志副总编辑以及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2002年2月,主动要求调离人民日报社副司局级干部岗位,调入原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任专职教授,筹建党报党刊研究中心。2003年至今,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报刊理论和实践方向、理论编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负责党报党刊研究中心日常工作,负责省部级社科项目《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研究》、“211” 二期工程项目北广子项目《十四大以来<人民日报>版面研究》等;参与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报与国家信息文化安全研究”、2007年中宣部新闻局项目“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及趋势研究”等。为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首届(2004)、二届(2005)、三届(2006)年会的组织者,并任《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5年卷》、《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执行主编。
专著、译著有《人物通讯写作谈》(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通讯采写概述》(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通讯写作五讲》(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报道与论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新闻采访例话》(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年版)、《同研究生谈新闻采写》(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王武录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译文200多篇,分别见之于《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北京广播学院学报》、《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等报章杂志。
曾接受人民日报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新闻战线》杂志编辑部的委托,参与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必读书、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教材和《<新闻战线>文萃》。
曾接受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的聘请,出任“中国青年记者通讯员自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
曾接受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委托,参与1983年全国新闻系统统一测试的命题、阅卷工作,并编写《<全国新闻系统测试复习提纲>辅导材料汇编》。
曾采写过有影响的报道,并获得过人民日报内参、编辑、评报等方面的奖项;专著《同研究生谈新闻采写》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协助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整理的《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一书,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曾任人民日报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系统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指导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计40余人。其中有现任人民日报常备记者或驻外首席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