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9月16日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举行。年会的主题是“中外报刊比较研究”。来自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传媒大学等16家国内主流媒体、重点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朝鲜、法国、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新闻业界学界人士与会。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武录受本届年会8个联合举办单位www.28365-365..com、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南广学院和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中国经济周刊》杂志以及中国环境报社、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安徽省《黄山日报》、辽宁省鞍山报业集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委托,介绍莅会嘉宾。《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胡欣、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苏继赏、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中国经济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杨眉、《黄山日报》总编辑李跃梅、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务部主任金梦玉,分别主持会议。安徽省记协主席张育瑄、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王传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闵惠泉、《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丁亚韬、《新闻战线》杂志编辑部主任祝晓虎、浙江省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长宋兆宽、天津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孙瑞祥,分别评点与会人士的演讲。
中国是经济大国、体育大国、旅游大国,但是缺乏与之相当的世界级媒体。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如何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我们中国传媒学界和业界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探求其中原因,总结各方经验,把握最新形势,与会人士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和交流,建言献策,会场气氛热烈。
加强中外交流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今日世界正日益关注中国。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这三大发展趋势,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同时也影响着新闻传播格局。加强中外报刊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互动,为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虎生在发言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报界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即加快中国报业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围绕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思路,我们应该不断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加快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中外报刊学界和业界的交流互动。要敢于借鉴外国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善于听取国内外传媒学者的声音,加深我们对新闻传播规律,舆论引导规律,媒体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认为:中国是报刊大国,但眼下还不是报刊强国。据我国官方数据,2008年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与去年相比,报刊的种数、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定价总额都在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报刊进出口呈现较大的“贸易逆差”,形势十分严峻。www.28365-365..com在业界学界关心支持下,举办一年一度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把脉中国报业,如本届论坛对中外报刊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报业与国家软实力、经济大国与经济报刊、体育大国与体育报刊、旅游大国与旅游报刊、报刊大国与报刊帅才等议题,其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打造强势媒体 提升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非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
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弘说:报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之一,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一个健全的报业,是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必要基础。当前报业面临重大挑战,深陷经营困境:年轻读者群流失;高成本,高污染;时效性相对落后;论坛功能逐渐减弱;信息量相对有限。因此必须强调:报业不是“报纸”,也不是“纸业”,更不是“印刷业”。报业应该抛开“纸”的包袱,必须从文化创意的思路,来思考报业的创新模式。报业建立创新的模式,应具备如下的条件: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才;善用新科技;文化包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艳秋说:新闻媒介是政府与人民的沟通使者,是国内与国外的沟通桥梁,它体现了我国“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提高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我们应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增强国际亲和力;扩大国际影响力;讲究艺术和效果;扩大新闻规模;掌握国际话语权。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苏继赏带来了业界的实践经验。他说: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目前拥有包括外宣报刊《吉尔吉斯华侨报》、《哈萨克斯坦华侨报》、俄文杂志《大陆桥》在内共有10家报纸、5本杂志和一个新疆新闻综合网站“亚心网”。今年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后,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利用境外发行的两报一刊,以大量的新闻事实和现场图片向国外读者及时说明事件真相,深刻揭批了境外“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反动阴谋,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与新闻信息部《大陆桥》杂志吉国顾问及发行总代理卓尔多硕娃·热迪孜说:在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建交的17年里,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形成了睦邻友好、互信的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安全各个领域进行互惠合作。符合两国人们根本利益,促进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而两国之间获得上述成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参与。中国的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通过《大陆桥》杂志在人文和经贸合作方面在我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推进业务创新 办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大报
报刊记录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成果都可以通过报刊得到体现和反映。因此,报刊业要不断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大局。
人民日报社体育部高级编辑汪大昭说:中国目前没有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大报,主要原因在于体育类报纸的同质化明显、娱乐化过度,以及部分体育报纸从业者的情绪化宣泄。中国体育类报纸生存状况取决于体育事业本身的发展走势,取决于社会的文化理念、经济的运行情况和报业的管理体制,而这些要素往往难以在同一时期都处于最佳状态。生存是发展的前提,迫于生存压力,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球报》、《南方体育报》、《青年体育》、《中国足球报》等数家体育专业报纸终刊的局面,为现存的体育报纸敲响了警钟。中国要努力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报纸只有努力提高质量,尽到媒体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才可能把报纸办出特色和影响力,先办好,再办大。
安徽省《黄山日报》总编辑李跃梅说: 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同志所发表的“黄山谈话”,成为开启我国改革开放中旅游业发展的“动员令”。 他说:“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围绕打出黄山的牌子,《黄山日报》忠实记录黄山的每一点进步,为黄山发展鼓与呼,成为外界了解黄山的最好窗口。今年7月,中央有关部委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及黄山市联合举办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黄山日报》作为黄山市的主流媒体,高度重视,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活动报道,既有效服务了黄山发展大局,更充分发挥了自身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及时充分权威的信息,提升了党报影响力。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跃敏说:2007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两年多来,《新华日报》通过自己的报道在江苏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首先,以果敢开放的思想意识,为江苏读者打开“世界之窗”,精选、整合国际国内新闻,使本地读者关注全球热点。其次,以阔达开放的气度胸襟向外部世界打开“江苏之窗”。用开放的报纸传播开放的江苏,以全球视野重新认知区域价值。第三,以多样开放的创新报道,为江苏与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新华日报》从自己主动走出国门采访到国外邀请我们前去采访,通过开放办报实现了与国外的良性互动。
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通讯社总经理苏亚罗夫·萨德利金·拉吉波维奇说:《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周报的重要报道内容是经济消息。报纸的一个专栏“商业气候”刊登这方面的消息,专栏的文章呈现客观事实,反映经济部门的统计数字,在公正和事实的基础上反映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专栏还刊登各位专家对问题的评价和观点,阐述他们的意见,对事件进行整体分析。除此之外,每期“新闻”栏目刊登简短消息,反映所有国内生产、金融和商业生活中出现的创新、新知识。我们的报纸对事实进行客观报道。报纸也是许多独立专家和学者发表言论的平台,这里他们可以表达批评意见。
塔吉克斯坦霍瓦尔国家通讯社经理沙姆苏季诺夫·萨德利金·扎伊尼金诺维奇说:商业世界没有经济新闻不能生存,经济新闻作为信息和分析的来源从客观上讲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刊物对待政治人物总是有分寸的。它避免谈论国家改革中的敏感话题,而是用中立的“经济”语言来评论他们。霍尔瓦通讯社是塔吉克斯坦国家通讯社,对发生在塔吉克斯坦的事件提供及时可信的新闻。不只面向报刊,还向电视和广播提供消息,通讯社发布的信息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加强比较研究 促进报刊科学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较研究,一直都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性质报刊的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为报刊理论的创新和报刊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苏维埃白俄罗斯报,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娜莎·布列斯卡谢夫斯卡娅把中国媒体和白俄罗斯媒体进行对比后得出结论:1、白俄罗斯和中国媒体在成立之初非常相似,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思想上支持社会主义建设,解释在国内和世界发生的事件;2、对于白俄罗斯和中国的许多人来说,大众传媒是得到公正的方法,而媒体也努力去帮助这些求助者;3、白俄罗斯媒体界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俄罗斯传媒在白俄罗斯占据相当大的市场,因为白俄罗斯有白俄罗斯语和俄语两种官方语言。面对严酷的竞争和读者争夺战,白俄罗斯的报纸正在进行品牌重塑,把从苏联时代继承来的名称“苏维埃白俄苏联”改为“今日白俄罗斯”,以便更吸引青年一代。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杨眉把《中国经济周刊》和美国《财富》杂志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在报道规模、种类和内容方面对比分析后认为:《中国经济周刊》的最大优势在于依托《人民日报》形成的良好办报素质和高端、权威的信息来源。权威性有了,但是要把这个权威性转化为影响力还要在新闻制作方面下功夫,让来自高端、权威的信息实施软着陆。因此,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把财经新闻写活,写出新闻背后的故事。其次,充分发挥期刊优势,增强分析型报道力度。此外,为了让报道更有说服力,生动而形象,应加大图表、插图、图片、漫画的比重。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王彤对比研究了《人民日报》和《真理报》,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也不以此划分敌、我、友。与此相适应,1985年中国的《人民日报》国际版对外国的报道,同样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给予一定的报道,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中的改革消息也给予关注,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1985年苏联的《真理报》国际版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批判的态度为主,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负面消息,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强调两种制度的对立性,对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报道极少。
南昌大学讲师王卫明在对越南的《人民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人民报》是越南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越南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与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有一定的可比性。与《人民日报》拥有《环球时报》、《中国汽车报》等子报不同的是,《人民报》仅有子刊《人民月刊》,没有子报。较之于《人民日报》,《人民报》电头和署名不同、转版更多、版面有时无名、期期公布发行量等。相同之处则在于《人民日报》、《人民报》都诞生在光荣的革命斗争中,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类似功能,都受到本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此外在版式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第一版设导读;文章之间用框、线等隔开,文章的编排采用目前国际盛行的模块式版式(不是咬合式);为重大新闻开设专版;设置了政治、经济、文化、文艺、科教、体育、国际版面等。
法国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留学生福洛阳·伯德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将中国的《南方周末》、《环球时报》与同类报纸做了对比,他认为:1、《南方周末》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报刊,它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度报道; 2、《南方周末》的评论综合各方观点,让读者对事件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而《环球时报》主要关注国际时事;3、《环球时报》更趋于平民化,《南方周末》趋向精英化。
按本文先后提到的人士附照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武录介绍与会嘉宾
|

《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胡欣在主持会议
|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社长苏继赏在演讲
|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在演讲
|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副总编辑杨眉在演讲
|

《黄山日报》总编辑李跃梅在演讲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务部主任金梦玉在主持会议
|

安徽省记协主席张育瑄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王传寿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闵惠泉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新闻与写作》杂志主编丁亚韬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浙江省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长宋兆宽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新闻战线》杂志编辑部主任祝晓虎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孙瑞祥在点评诸演讲人发言
|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虎生在演讲
|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在演讲
|

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弘在演讲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艳秋在演讲
|

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与新闻信息部《大陆桥》杂志吉国顾问及发行总代理卓尔多硕娃·热迪孜在演讲
|

人民日报社体育部高级编辑汪大昭在演讲
|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周跃敏在演讲
|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王彤在演讲
|

南昌大学讲师王卫明在演讲
|

法国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留学生福洛阳·伯德在演讲
|

日本北海道新闻社北京支局长
高山昌行在年会上
|

苏维埃白俄罗斯报,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娜莎·布列斯卡谢夫斯卡娅(前排左二);塔吉克斯坦霍瓦尔国家通讯社经理沙姆苏季诺夫·萨德利金·扎伊尼金诺维奇(前排右一);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通讯社总经理苏亚罗夫·萨德利金·拉吉波维奇(前排右二);朝鲜劳动新闻驻京分社首席记者李影(前排右三)在年会上。
|
|
(课题组成员:张苏敏 闫永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