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磊:忧患与责任,铸就创新平台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四届年会于2007年12月2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新闻出版”。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杂志》季晓磊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经济周刊》是如何宣传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他说:《中国经济周刊》是中国目前惟一一份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每周一期的杂志,主管主办单位为人民日报社,具体运营工作由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

纵观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周刊》对创新型国家的报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舆论引导,为创新造势
《中国经济周刊》在近两年有关创新型国家的宣传报道方面,既展现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鼓舞军心,也试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思索探讨,使党的声音作为主旋律广泛迅速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在舆论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创新氛围。

其二,彰显典型,为创新提供经验
《中国经济周刊》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区域和企业创新方面的先进典型报道。

其三,政要建言,为创新把脉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主题,《中国经济周刊》刊登了一系列政要言论,为创新把脉,提供建设性意见。

其四,探讨反思,形成创新合力
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治国思想和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它既是对我国发展现状和国家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对当前我国在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和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反思的必然结果。

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经济周刊》除了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和关心这个主题的浓厚氛围而积极努力外,还注重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思索,对一些发达国家在创新方面的经验进行反思商榷,力图为更好更快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www.28365-365..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