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顺应世界传播大趋势的轨迹

□王武录(www.28365-365..com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萌发的、新技术革命驱动的世界传播大趋势,今天业界学界人士将其粗线条地表述为:
  其一,媒体活动向数字化转变、转移、转型,媒介终端移动化,其中电子媒体终端向集成、小型、无线化方向发展。
  其二,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与融合,一些传播机构呈“大而全”形态,一些传媒产品呈多媒体化趋势,视频产品逐渐成为新闻信息内容引领者。
  其三,传播渠道不断叠加与复合,衍生出众多新的传播方式。
  其四,媒体受众碎片化与分众化,统一、稳定的受众群已不复存在,细分、变动成为媒体市场一大特征,一些传播机构采取“小而精”战略,面向特定地区、特定领域、特定受众提供专门信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社会主义中国的党报党刊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焉能不明此理、不谙此道?人们欣喜地看到: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报党刊的同志,在彻底突破苏联《真理报》的办报模式;在全面改善老解放区和改革开放前的办报手段;在奋力更新机关大院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报思路。不必讳言,近十八年间,党报内确有人仅止步于留恋本报曾有过的辉煌和感受市场经济的阵痛;而不争的事实还有——党报党刊从整理上看是与时俱进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惊涛拍岸的今天,党报党刊仍然有着可观的发行量,尤其是上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仅从对外顺应前述世界传播大趋势,对内应对建立在计算机和手机基础上的信息发布、接受设施,即新媒体的挑战来看,我国党报党刊的明天,也是光明的。以笔者因从事党报教学科研而获得的材料为例:
  人民日报主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现在党中央机关报内部资源在整合,组织结构在调整,媒体终端在创新、变革;新闻产品形态趋向多媒体化。
  杭州日报适应报网融合趋势,转变媒体运行机制。 .
  烟台日报实行全媒体采编流程再造。
  上述先行者向人们展示的相关蓝图是:未来的党报是一个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写、录制、拍摄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录音录像后,先用简讯的形式在本报手机报上,于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中;往下在本报网站上,发布新闻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再往下是在本报纸质版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全面报道和评论;再往下又在本报网站上,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视频深度报道和分析;最后由本报出版社精选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结集出版发型。
  较之先行者,党报中多数以往和目前划出的轨迹则是:从新媒体初始期——“质疑”,到新媒体成长期——“观望”,再到新媒体凸现期——持“融合和发展”的明确思路,这也预示我国党报党刊的明天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