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闻事业中的运用,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指导新闻工作。
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首届(2004)年会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邵华泽教授,以《谱写党报历史的新篇章》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明确说“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导向意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家办报,实事求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方针原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的。它既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党报传统,又是广大党报工作者改革创新的基石”。①由此可知,“实事求是”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大要素。
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整风时这样解释“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实事,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②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的这番话仍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
对新闻真实性的周全解释,当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围绕该词条写的这样一节文字:“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事业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和实践,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要求是:(一)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必须真实准确;(二)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三)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实事;(四)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性和绝对性的报道;(五)新闻的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通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③显然,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我们所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素之一——实事求是,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换言之,自延安整风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所奉行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落实到新闻报道工作中,便是讲新闻真实性。
1965年2月23日,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针对新华社的一篇稿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的区别,就在于尊重事实,实事求是。”④周总理在这里指出了无产阶级新闻的两条标准,一是尊重事实,二是实事求是。这就不但把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区别开来了,而且把无产阶级新闻同比较严肃的资产阶级新闻也区别开来了。因为我们不能一概说——比较严肃的资产阶级新闻也是不尊重事实的,但我们却可以说——即便是比较严肃的资产阶级新闻,从整体上看,因阶级的局限,也是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尊重事实”只是“实事求是”的第一步,而不等于“实事求是”。宣传报道做到了新闻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俱全,那叫尊重事实;而从“实事”——新闻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中,“求是”即揭示报道和评论的对象——新闻五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的本质,才叫实事求是。
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一文可以看出,早在1980年8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早期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⑤这多么令人深思!
多年来,出自我们桂林日报社记者、编辑的稿件,未出现过不尊重事实的,当然不敢说都是实事求是的。其原因之一是:我们既注重思想教育,又从制度建设入手,使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落实到采编校的每一个环节。
——记者部主任把关制。桂林日报社所有记者的文章,必须经部主任审签后才能见报。桂林日报社每日9时召开采访前例会,全体记者向记者部主任报选题,后者得以了解前者每日行踪。如果谁不采访就发稿,或者拿他人稿件署上自己姓名发稿,记者部主任就决不会放行。通过把虚假新闻杜绝在源头,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
——对在通讯员稿上署名和网上下载材料拼凑稿件给予重拳出击。谁不采访核实就在通讯员来稿上加上自己名字发稿,或从网上下载稿件发稿,就对谁实行一票否决,其人不得当选“十佳编辑记者”。
评选“十佳编辑记者”采取一票否决制。桂林日报社每年开展“十佳编辑记者”评选,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除年终奖高些外,还可到国外考察学习一次。“十佳编辑记者”的评选,依据记者编辑的业绩和绩效,即依据编辑记者全年写稿数量分和全年好稿分综合评定,倘若发现谁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谁出现重大事实差错等,均一票否决。
①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第5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③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第41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④ 参见新华社:《新闻业务》1980年第2期,第11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