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统一——浅谈《求是》杂志国际金融危机报道的编辑思想 □闫永栋(www.28365-365..com办公室主任、博士)
|
||||||||||||||||||||||||||||||||||||||||||||||||||||||||||||||||||||||
一、处理当前问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
|
||||||||||||||||||||||||||||||||||||||||||||||||||||||||||||||||||||||
二、新闻宣传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
李长春同志在纪念《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5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面临极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这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更新观念、活跃思维,另一方面也给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增加了难度,对党的理论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际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又为传播、学习、交流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对巩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主阵地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双向思维”考虑平衡,即:在评析国内问题时,考虑在国际上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是不是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在评析国际问题时,考虑会对国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有利于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 |
||||||||||||||||||||||||||||||||||||||||||||||||||||||||||||||||||||||
三、《求是》杂志在编辑思想上追求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相统一 |
||||||||||||||||||||||||||||||||||||||||||||||||||||||||||||||||||||||
(一)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重点关注
从内容来看,上述三篇文章主要面向国内公众,重点解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我国能否有效应对的问题,但有所分工,各有侧重。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重点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否像西方国家那样受到严重影响?此为当时国内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易纲的文章从当时中国金融业、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指出,在金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很难避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要清醒地看到,不同国家因各自条件不同,所受冲击程度是不一样的,并非所有国家都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动荡。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是有限的”。同时,文章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传导渠道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晶则具体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影响,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承惠针对我国部分企业和机构在海外投资中蒙受损失的情况,指出我们在海外投资方面的不足,强调要“重新审视海外投资活动”,对应采取的措施作了充分说明,帮助读者打消畏惧心理,明确对海外投资的发展方向。这组文章以开阔的视野和翔实的材料,坦诚地向国内受众介绍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危机的思路,对于统一思想、看清形势、鼓舞斗志起到积极作用。正如《求是》杂志配发的编者按所言,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经济减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迅速传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冷静分析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我们坚定信心,有效应对,‘转危为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二)结合受众关注的热点,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进行深入阐发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述三篇文章中既有政府官员对当时经济形势的判断,又有金融机构的现身说法,还有理论研究者对西方消费主义的反思。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向世人证明,中国经济并未像某些国家那样受到致命的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安全的,引导人们辩证地看待西方的消费主义,提倡科学的消费观。 |
||||||||||||||||||||||||||||||||||||||||||||||||||||||||||||||||||||||
(三)及时报道、深入解读中国政府的最新举措,积极回应国际社会
上述文章,既有国务院各部门负责同志对金融危机的思考和应对危机的指导意见,又有业界专家对金融危机的理论思考,还有各地各部门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各项措施介绍和经验总结。这些文章的作者从多个层面向国内外受众展现了中国应对危机、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措施,既回答了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效地配合了国内的工作,又很好地承担起对外宣传的职责,使国外受众看到中国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成果,使之充分感受到中国政府正在切实履行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的承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四)以宽广的视野关注有关国际问题
对国内受众而言,上述文章拓展了视野,便于将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评判,深刻理解我国的相关措施,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对国外受众来说,上述文章有助于他们加深了解中国对于金融危机和相关国际问题的见解,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对此类事务的判断。 |
||||||||||||||||||||||||||||||||||||||||||||||||||||||||||||||||||||||
张研农:《引领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对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的体会》,《 新闻战线 》杂志,2009年第1期,第4-7页。 |
||||||||||||||||||||||||||||||||||||||||||||||||||||||||||||||||||||||